仿龙泉釉 青釉品种之一。在宋末以前,青釉为我国陶瓷釉色的主流。南宋龙泉窑创烧的青釉品种粉青和梅子青,使青釉发展到了顶峰。然而由于当时的烧造技术并不稳定,成功率不很高。 明永乐时期的仿龙泉釉色较浅,釉面匀润,釉内密布较大气泡。宣德时期仿龙泉多采用“豆青”的釉色,这时的豆青色泽深而微近黄色。嘉靖、万历以至明末时期,仿龙泉的青釉以民窑的烧造较多,釉质不及早期莹润。 低温釉,是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配制的釉,在900度以下的温度就能熔融,冷却后凝固成玻璃状,也称铅釉。顶、皮大碗 古代景德镇窑烧造的一种尺寸较大的瓷碗。《景德镇陶录》:‘凡器之高大件最难烧造,如二尺四大盘,顶,皮大碗. 康熙时期景德镇官窑仿古的青釉器,以冬青、天青较多。釉色主要有苍翠浓绿和绿而青两种,雍正时期沿袭康熙时的青龙泉器皿但釉色稍浅,施釉较薄。这时官窑烧造的粉青釉,釉色有深浅各种不同颜色,有极浅色的近白,也有青而浅灰色。仿龙泉的粉青釉,胎体洁白细腻,釉色翠艳,含粉较重,使釉面匀润,达到了空前的成就,甚至超过了原来的龙泉。雍正时期的豆青釉演变为浅青色近微绿。乾隆朝粉青釉施釉略薄,色浅而莹亮,不同雍正时滋润。乾隆时的豆青釉,官民窑均有较多的烧造,官窑制品釉质细腻可与粉青相媲美。 蛋黄釉 瓷器釉色名。色如蛋黄,故名。与蜜蜡黄、浇黄相比,釉色淡而薄,滋润而无纹片,多用于一色釉器。出现于清康熙年间,釉黄微重,釉层透明;雍正时的蛋黄釉为浅淡含有粉质的乳浊釉,是最成功的黄釉品种。乾隆时釉中掺有玻璃白,釉汁混而不透,呈色嫩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