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景德镇窑陶人款: 宋代景德镇窑瓷器上的陶人款,主要见于青白瓷盒上。景德镇有很多私家制作青白瓷盒的作坊,从国内外已发现的实物资料看,这时出产的青白瓷盒,有很大一部分在外底印有作坊主的标记,其格式为阳文直书“某家合子记”,“盒”均写作“合”。已发现的有许、段、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等13家。这种瓷盒在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均有发现,仅朝鲜就出土6种,共70余件。其性质与宋代磁州窑瓷枕所署“张家造”、“赵家造”等款识相似,都是商品竞争的反映。此外,长沙宋墓中出土一件盒子,底印“段家子大”款,有人认为这属于段家大房的作坊。其他器物上的陶人款,见有景德镇湖田窑出土的影青注壶,壶把上戳印“李十哥口小四玄壶”,出土的制瓷工具上刻有“吴六郎政和七年二月初五日吴惠成”。出土的瓷泥照,有的刻划“郑家泥”,有的刻划“丘小六泥”,说明宋代景德镇已有专门从事瓷胎原料加工的作坊与工场。 宋代德化窑陶人款: 宋代德化窑陶人款主要见于瓷盒上,但与景德镇青白瓷盒上的陶人款相比,数量少得多。见有带反书印文的“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款的瓷盒。早年流散到新西兰的一件宋代瓷盒,上面印有“后山颐草堂英雕造功夫”款。两件盒子不仅造型特征相同,而且款字中的“雕”字,都是刻制印模时漏掉后又补刻在下方的,说明它们是同一个时期,在同一作坊,使用相同的印模印制的。“功夫”又作“工夫”、“公夫”,是宋代手工业中的习惯用语。在宋代文物中,带“功夫”字样的款铭还见于石砚、 铜版和铜镜等。再如浙江江山窑出土的青白瓷印纹方瓶,瓶底阳文反书戳印“周家公夫”四字;武义县出土的一件印纹盒子,底部亦戳印“练八郎公夫”五字。另外,德化碗坪仑窑出土的粉盒,盒底和盒盖凸印“林立”姓名款,出土的碗、碟等器的内壁有用毛笔手笔的“林”、“张 ”等姓氏和姓名款。 宋代其他窑陶人款: 宋代耀州窑及受其影响而生产青釉刻、印花装饰瓷器的河南临汝、宜阳、新安、内乡等窑,多在器内模印阳文、阴文或刻划姓氏,这些姓氏可能是作坊主或陶工的记号,也可能是订烧者的标记。如耀州窑的“赵家”、“王”等;临汝窑的“童”、“吴”、“段”、“赵”等;宜阳窑的“吴”、“和”、“吉”、“思”、“刘” 等;新安窑的“吴”、“杨”、“惠”、“张”、“同”等;内乡窑的“田”等。另外,鹤壁窑发现书写、摸印的姓氏铭文有:赵、杨、张、刘、李、宋、褚、柳、林、金、苏、崔、郭、马、孔、何、赵一盘等。扒村窑发现书写的姓氏铭文有:张、秦、花、纪等,广西藤县中和窑瓷器及匣钵上刻划或模印的姓氏和姓名款有:刘五盘子、梁四个、梁四、莫三郎、林、程、李、谢、黎、刘、梁、朱、伍、任、马、周、莫一 、莫十、莫一立、陈三、文三、林四、刘四、李伍、李六、李九、欧二、欧小二、区二、龙二、龙六、程八、黎司、小二、小三、小六、小七、二金、而知、李公造、李小一等。广西永福窑遗址出土的宋代花腔腰鼓,鼓内书写蒋四、蒋小八等工匠名,出土的青釉炉残器,腹刻“蒋子弟供口舍”等款,福建建窑黑釉盏的外底有阴刻“张一”名款的。江西赣州七里镇窑发现的姓氏、姓名款有:赵小二、陈立、崔十四、张、刘十、吴口、李、好七、封立、木、肖、王、王口口、小田、赵口口、洪立、洪四、本、小本、重、刘立、崔、白又口等。l980年2月广东南雄苍石发现的宋代陶坛盖上刻有“绍圣四年十六日钟博士谨记”。1976年浙江武义岩坞墓出土的宋筒形陶器腹壁刻有“九政自造火口元丰六年八月十九日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