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文化陶窑: 仰韶文化距今7000年年左右,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上游地区,以发达的彩陶闻名于世,陶器均在窑炉中烧成。仰韶文化的陶窑分为横穴窑和竖穴窑两种。横穴窑的火膛位于窑室的前方,顶部有弧度,其后有3条大火道倾斜而上,火焰由此通入窑室之中。窑室平面略近圆形,直径1米左右,窑室的上部向里收缩,底部有大小各异的火眼。竖穴窑的特点是窑室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坑,并有数股火道与窑室相通。火膛的外侧有火门,从这里递送燃料。早期的竖穴窑比较原始,到仰韶文化晚期有了较大改进,窑室逐渐后移,火道也由垂直道变为沟状道。这样的窑炉结构被龙山文化的陶窑所继承,而横穴窑则逐渐消失。 龙山文化陶窑: 龙山文化继仰韶文化发展而来,距今4000年左右,其文化面貌是以种类繁多质地颇精的灰黑色陶器为特征,遗址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皆有分布。龙山文化早期的陶窑由火膛、火道和窑室3部分组成,火膛较深,位于窑室的前方下部,火道有三股主火道及两侧两三股支火道,火道的上部有窑箅,箅上有火眼,离火膛近的火眼较小,远的较大,这样使窑内受热均匀。窑箅的上部即窑室,.窑室呈圆形,直径近1米,窑壁的上部往里收缩成弯空穹隆顶。龙山文化晚期的陶窑结构更趋合理,火膛同窑室之间的距离变长,位于窑室的正前方、火膛为椭圆形竖坑状,后面为沟状火道、火焰由火道进入窑室。窑室圆形,直径1.3米左右,窑室周边由低到高依次向里收缩成穹隆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