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在釉中的主要作用是一种乳浊剂。因为它在熔融的硅酸盐中溶解度小,有极强的覆盖能力,且呈色洁白可爱,价格虽然很贵,但具有上述优点,仍然乐于采用。一般常用的锡化合物种类如下: 氧化锡(SnO2) 天然产出的氧化锡为暗绿色或褐色的结晶体,称为锡石;将金属锡或氢氧化锡放置在大气中加强热,就可获得白色无定形的氧化锡粉末。它是最强烈的乳浊剂,而且应用得最早。 适于作乳浊剂的天然氧化锡,其比重变动在6.8~7.2之间。 氧化锡对釉的弹性和热性质起着有利的影响,同时会提高釉的化学稳定性。 锡灰 需用多量的氧化锡时,通常使用锡灰,锡灰为氧化锡(SnO2)和氧化铅的混合物。 锡灰的制法是用金属锡与金属铅混合熔融成合金,然后放置于空气流通处所,加强热至发红色,则表面渐次氧化成灰,使混合物氧化完全。氧化终了时,再将灰收集研磨才水簸。若锡灰中混入氧化亚锡(SnO)就会呈现鼠灰色,须再用氧化焰重复进行锻烧。 锡灰中有时含有少量的杂质,也无妨碍,这要看它的用途情况来决定。若希望制造洁白的物体则必须选择纯度较高的锡和铅,铅中的杂质通常为银,使呈淡黄色,锡比铅纯净,但也间常含有锑杂质。 锡灰的大量制造,一般在反射炉内进行煅烧,如少量制造即在马弗炉内煅烧就行。锡和铅的比例没有一定,可以根据几次实验以获得最合适的比例。 在釉配方中采用极少量的氧化锡(8~10%),且极微量溶解于熔融体中,根据文献所载,溶解的量少于0.05克分子当量。用量的多少完全决定于釉的种类和烧成温度,将氧化锡加入含有氧化硼的熔块釉中就能得到最强烈的乳浊化能力,过量的氧化锡将产生暗淡甚至无光泽的釉,在含氧化锡的釉中如加入氧化铬就可以获得淡红色或棕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