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它创烧于唐代河南巩县窑,宋代亦有烧制,到元代臻于成熟。从元代开始,历经明、清,无论官窑与民窑,一直盛烧不衰,成为最具民族文化风格的重要彩瓷品种,深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景德镇虽然在元代已成功烧制青花瓷,但由于史籍缺载和缺乏有明确纪年的实物佐证,人们对它的认识与了解有数百年的历史空白。元代到底有没有青花瓷?如果有,它又有哪些艺术特征?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人霍布逊从英国达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青花瓷器中,率先展示了一对形制完全相同的中国景德镇青花龙凤纹象耳瓶,瓶高63.6厘米,瓶身绘缠枝菊、蕉叶、缠枝莲、飞凤、海水云龙、缠枝牡丹、杂宝及变形莲瓣等多层图案,瓶颈上还用青花书有长篇题记。花瓶上所记年代为“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为元朝末代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之一。 由于在元代以前,中国瓷器还没有形成书写纪年款识的惯例,因此,发现这件青花瓷有着重要意义。它第一次向世人宣称:这是中国元代景德镇烧造的青花瓷器。 那么,这对在景德镇制烧的瓷器,又是怎么流失到英国的呢?据知名陶瓷鉴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