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推动我国陶瓷行业转型的主要因素 西方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博士认为,西方公元纪年开始后的2000多年中,中国GDP约有1800多年占全球份额的20%以上,长期居世界第一位。在这段历史中,我国仅有一个工业部门的生产、出口规模一直占世界第一位,那就是陶瓷。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的衰落,我国陶瓷工业也逐步走向没落。 1998年,我国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陶瓷生产国。在过去的九年中,我国陶瓷行业继续巩固在全球的统治地位,总产量已占全球2/3以上,其中,日用陶瓷、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量分别占世界70%、50%、33%以上,我国能源、电工、IT、钢铁、航天、化学、医学等工业部门使用的陶瓷制品产量也在大量增加。我国陶瓷行业出口量和出口收入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并已形成佛山、景德镇、淄博、夹江、德化五大产业带。此外,江苏、河北、河南、辽宁等地的陶瓷产业也出现了快速崛起的态势。某些区域陶瓷重镇也在快速发展。例如,福建晋江的陶瓷产量已占省内约1/3,年产值超过70亿元,而且发展速度直逼佛山。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陶瓷行业的无序竞争非常严重,已经威胁到全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由于企业在国外市场相互恶意压价,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在欧洲、美国、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等许多地区遭遇了反倾销诉讼,损失较为惨重。在国内,我国重复建设项目繁多,企业相互抄袭、仿冒、压价现象较为普遍。地方保护主义也妨碍了大企业的扩张。受大环境的拖累,我国陶瓷行业将在2007年首次出现全行业性亏损,其全球竞争力将受到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无序竞争的局面,业界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2003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日用陶瓷专业委员会在淄博市成立。其主任委员是华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他委员是全国数十家大型陶瓷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该委员会力图创建一个价格联盟,避免大企业间的恶性竞争。这些措施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一定效用。 不过,从目前的态势看,我国陶瓷行业还可能经历几年的调整期,最终转向少数有市场号召力、控制力的寡头企业垄断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新格局。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专利将成为企业竞争、市场洗牌的主要工具之一。专利发挥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个:第一,专利纠纷使大批中小企业退出市场。第二,专利署竞赛和专利的合纵连横使更多的大中型企业陆续出局。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两个趋势都已经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