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带着对龙泉青瓷无限的好奇,来到了丽水市,造访青瓷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丽水市处州青瓷博物馆”,是由一个名叫叶英挺的人创办的。就目前来说,这个私人博物馆的名气也许并不是很大,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个博物馆,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你一旦走进这个博物馆,就一定会知道它的价值所在,也一定会被这个博物馆里的馆藏所倾倒。
青瓷博物馆
那陈列在博物馆内的1000多件青瓷藏品,散发着无与伦比的光辉,好像是为那些已落下了帷幕的历史,故意留下一个迷团,吸引着人们去探究,去寻思。它们便也因此显得清高而神秘。假如你置身在那些散发着神秘光芒的青瓷器中,你一定禁不住想去探寻散落在这些器物上,那过去岁月中的一些生活碎片。
听人介绍,馆长叶先生收藏龙泉青瓷已有20多年历史,早在他十几岁还在上学时就开始收藏青瓷器了,这个博物馆里的藏品,就是他多年来收藏的硕果。听说我对龙泉青瓷感兴趣,他便热情地为我说起龙泉青瓷的来历……
瓷器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故瓷器的出现比陶器晚。据史料记载,从商周起才有原始青瓷。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东汉晚期,中国已能大批生产胎坚质细、色泽翠艳的青瓷。三国两晋时期,就有龙泉青瓷出现,而生产最盛时,应该是在宋元时期。南宋以后,在制瓷技术上,显然是接受着河南汝窑和浙江越窑的影响,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开创于三国时期的西晋的龙泉窑,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瓷窑。龙泉窑的分布也很广,产量很大。在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畅销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
龙窑遗址
龙泉市宝溪乡。在这里,有一座保持完整的龙窑。这个龙窑从山脚下顺着山的坡度往上筑,窑的外部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大约有一米五的宽度,有一百多米长,看起来就像是一条从山脚下,往山上爬行的巨龙,非常壮观。在龙窑的两边,每隔两米左右,会有一个炉口,一共有四十来个,这些炉口,就是为了在烧制时,添加柴薪和观察火候用的。
这样的一条龙窑,对现代的城里人来说,真的是很新鲜,大家便争着要进去看看。走进龙窑的里面,我们还可以看到,紧贴着两边的窑壁摆放着大量的陶碗和瓷片,可惜这些遗留在窑里的陶器和瓷片,不是古代人留下的,而是在近几年里,这个村里的人在此烧制时遗留下来的。在这个壮观的龙窑旁边,还有为数不少的比这个小、保存也没有这么完善的龙窑。
在宝溪,直到现在仍然还有一些村民以制作龙泉瓷为生,但这个行业再不可能像过去那么辉煌,他们无论做仿古的器物,还是现代的青瓷,都无法做到像古人那么精致,重新振兴龙泉青瓷,似乎显得非常艰难。
现代瓷工
在这些龙窑的不远处,看到了现在的瓷工,正做着与古人相似的陶土加工。他们在有陶土的山中,挖好一条顺山势往下走的沟,将陶土从这沟里往下倒,陶土就会顺着这条沟,流到陶土加工地点。将这些从山上挖来的陶土,碾成像
面粉一样细腻,用的就是古代人用的水碓。水碓是建在水流
湍急的溪流上面的,水推动风车,风车带动水碓将石臼里的粗陶土,捣得很细很细,再将这些碾细的陶土放到一个大水池里用水搅匀后装进布袋里,同样用一种原始的方法,把水沥干,这些还带有水份的陶土,就可以卖给烧瓷砖的人了。
除了陶土的加工还带有原始的色彩,其他的工序已渗入了现代的手法,制坯现在大多用模型了,烧制更是用煤或者电,也有用液化气,因此古代的瓷窑基本上已派不上用场了。
近几年,龙泉市政府也曾花不少精力,希望把龙泉青瓷作为一个地方特色产品,加以扶持,希望具有几千年的龙泉青瓷,重新焕发光彩。目前龙泉市也有一些生产龙泉青瓷的专业厂家,应该说,现代的技术力量一定比古代雄厚,生产设备也比古代先进,就品种来说,也可谓是丰富多彩。可不知为什么,现代的龙泉青瓷,却再也无法像古代的龙泉青瓷那样,把神韵和技巧那么完美地结合,因此现代的器物,无法赶上宋时南宋龙泉青瓷那种釉层肥厚如凝脂,似美玉的魅力。
哥窑弟窑
据有关部门的多年调查,发现历代龙泉青瓷窑遗址有500多个,分布在浙江南部的龙泉、庆元、景宁、云和、丽水、逐昌、松阳、缙云、武义、文成、永嘉、青田、泰顺等地,形成一个窑场众多、分布范围很广的瓷窑体系。但主要产区还是在龙泉市境内,目前发现的已有360多处,占全部的瓷窑遗址70%。而大窑又可以说是龙泉窑的中心区,这里已发现保存完好的窑60多处,大部分瓷窑的生产时代都是从宋代到明代,延续生产数百年。
南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各主一窑,这就是陶瓷史上著名的哥窑弟窑,哥窑与均、官、汝、定并称宋代五大名窑,以紫口铁足、釉裂成纹变幻见长。如釉面呈现“百圾碎”、“鱼子纹”、“冰裂纹”等自然纹片为上品,而弟窑则以晶莹润泽、釉色葱绿的青釉闻名天下。以“梅子青”、“粉青”为贵。龙泉青瓷里外披釉,内外一色,制作时须上3-4层釉,多次素烧,使表层厚如凝脂,青比天下。这种绿玉般的瓷器唯龙泉青瓷独有。难怪远在17世纪欧洲一位酷爱中国瓷、名为萨克森的国王,不惜用一个团的骑兵与普鲁士国王交换几只龙泉青瓷花瓶,一时传为美谈。历史上,龙泉青瓷是以中国瓷的身份最早开拓海上陶瓷之路,在日本、韩国、波斯湾、阿拉伯海及东非沿岸到处都有龙泉青瓷的踪迹。制作龙泉青瓷以瓷土、紫金土、耐火土、石灰石混合,经练泥、拉坯、素烧、上釉、煅烧而成。龙泉青瓷过去一直为宫廷所用,如今有百余件精品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足可见其国宝的地位。
传说中的哥窑、弟窑,也在这些窑址中。关于哥窑和弟窑的传说版本有很多种,说的是宋代有章姓两兄弟,哥哥叫章生一,弟弟叫章生二,两人各有自己的瓷窑。哥哥的瓷器总是比弟弟的好,于是弟弟便生嫉妒之心,在哥哥刚烧完而未凉的瓷器上浇了水,想以此破坏哥哥的那批瓷器,那浸了水的瓷器,晾干后便出现了裂纹,哥哥看到自己精心制作的瓷器成了这个样子很是伤心,但又舍不得扔掉,还是照样卖了出去。可歪打正着的是,这种有着裂纹的瓷器却意外地受人欢迎,就连宋代的皇帝也爱不释手,从此哥哥的瓷器那独特的纹饰,便成了哥窑的一种标志。
当然这个传说已无从考证,但哥窑作为宋代名窑,却是不争的事实。事到如今,无论是哥窑还是弟
窑生产的,统称为龙泉窑,深受收藏者的喜爱
青瓷故事
据丽水处州青瓷博物馆的叶英挺馆长介绍,早在北宋时期,龙泉以大窑为中心的青瓷生产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大窑、金村、溪口一带都密布着大小瓷窑。但当时的青瓷制作,从釉色、胎料、器形,到装饰理念,主要还是沿袭着古老越窑的制瓷方法,制成的瓷品釉面的玻化程度不高,而且,所使用的石灰釉由于在高温中粘结度不高,烧成的青瓷制品釉层较薄,还有流釉现象。
到了南宋时期,宋室南迁也给南方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和技术上的革新。一个身怀汝窑制瓷绝技名叫章村根的瓷工,也追随着宋室来到了龙泉,他见这里山岭连绵,森林茂密,瓷土矿源充足,河水湍急,水源丰富,水上交通便利,觉得这是个发展瓷器工业的最佳地点。他带领当地的制瓷工匠,对传统的烧窑技术,从胎料、用釉和烧造温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一番改进和创新,终于烧制成功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的青瓷制品。
他对青釉用料进行了变革,摈弃了石灰釉,而改用石灰碱釉。这种釉料在高温中比较粘稠,不易流淌,使瓷品在烧成后可保持较厚的釉层。釉中所含的石英在熔化后可使釉面产生一种如宝石如翠玉一般的效果,这对于龙泉青瓷来说,无异于一次伟大的革命。石灰碱釉的烧造成功,最终使得龙泉青瓷成为与景德镇白釉瓷两相对应的江南两大著名瓷系。
这个章村根就是传说中哥窑和弟窑的创始人―――章生一和章生二的父亲。
大窑村就是由于这里遍布龙泉窑而得名,可如今的大窑都被荒草掩盖。在“大窑”村的田头和山丘上,拨开荒草,找到了那些曾经烧制出精美瓷器的窑址。这些不起眼的被遗忘在荒草中的窑址,此时却给这些人带来震撼和喜悦,这里曾是许多人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创造艺术和希望的地方,今天我们站立在古人的文化遗产的土地上,暂时地忘却了那喧嚣尘世,仿佛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那一刻我突然醒悟,现代人无法制作出像古人那么美丽的瓷器,就是因为人们在这个喧嚣世界里,再也不可能像古人那样有一个清静明澄的心境了,这个世界,有多少可以让人心浮动的精彩啊,这真的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