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房用具及其种类 概念:文房用具是书房用瓷,品种较多,有砚屏、墨床、书滴、画轴、臂搁、镇纸、笔洗、印盒等,做工较精,具有文玩性质,是现代瓷收藏的主要品类。
其中:臂搁是写毛笔字时用来搁手的用具。原本是用竹子制成,一般选用粗约1 0cm竹子一剖两 半,修光打磨而成。清代时始有瓷质臂搁,其中以乾隆粉彩以及仿象牙、仿竹者为多见。
镇纸是一种文房用具,写字作画时压纸张的物品。早期多用铜、玉制作,器身多为兔、牛、马、 鹿等动物之形;明代始用瓷镇纸。 砚滴:又称为“水滴”或“水注”,是青瓷文房用具之一,用以贮水,以供研墨时用。最早的瓷砚滴是两晋浙江地区瓷窑烧制的兽形、蛙形、龟形等动物形砚滴。
蛙形水注又名“蛙形砚滴”,西晋砚滴式样。手工捏塑成蛙形,器身扁圆,一端露出蛙头,四爪贴于腹壁,蛙背正中凸起短直的注水孔,背部有一圆筒口,蛙口中有小细孔,可以滴水。通体施青釉。有的还点以褐斑装饰。流行于三国两晋时期的南方地区,在三国两晋中期,蛙形水滴的器形较大,肩腹部有堆贴的蛙头和四肢。西晋时也有器形较小者,蛙背上的圆筒口被简化成微外侈的大口,蛙的下肢向内收敛,假圈足较高,蛙头和蛙足不生动。东晋以后,蛙形水滴的做工变粗糙,装饰日趋简单。
南宋龙泉窑烧制鱼形砚滴,造型别致,釉色青翠。
明清时有青花兽形砚滴,宜兴窑还有灰蓝釉桃式砚滴等,都是有特色的制品。
影青砚滴(北宋) 水丞:文房用具之一,又名水盂,用以贮水以便磨墨,有圆形、方形、瓜形、果形,还有像生瓷牧童、卧牛、蟾蜍等动物形象的水盂,做工精致,小巧玲珑,多数器形是口、底径度相若,扁腹。
晋代有青釉圆水丞及蛙式水丞。唐代有越窑青釉水丞、长沙窑釉下彩水丞及三彩陶水丞。宋代官窑、龙泉窑均有烧造。宋代青白瓷盂颇为盛行,有不少精品存世。元代水注、水盂制作工艺承袭宋制,但数量渐少。明清景德镇窑制品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天蓝釉、粉青釉、红釉、仿官和仿哥釉等,以康熙豇豆红水盂最著名。
晚清时期,水盂的式样增多,有桃子形水盂、石榴形水盂、双瓜形水盂、鸳鸯形水盂等。 青釉蛙形水盂(西晋) 笔筒:盛放毛笔的工具,器形多样,有圆筒式、四方式、扁方式、海棠式等,规格有大有小,最大者,是清康熙青花山水笔筒,口径几达一尺。小者,以宜兴窑描金梅花纹笔筒为代表。
传世品中以清康熙青花山水笔筒、文字笔筒数量最多。
清代道光年间有制瓷名家陈国治,善制仿象牙器的高级文房用瓷,他所制作的黄釉笔筒,远视与象牙器一样,达到乱真水平,.底部有阳文刻款。 红彩描金云蝠纹卷书式笔筒(清) 笔山:用以搁毛笔,多制成五峰山形,故名笔山。始于元代,明清时期流行,有青花、蓝釉、白釉、五彩等品种。 青花五峰笔山(清) 印池:又名印泥盒,盛印泥的用具。形制不一,以扁圆矮小盖面微隆起的印盒最常见。宋代各大名窑均有烧造。明清时,景德镇窑大量烧造,有青花、釉里红、红釉、天蓝釉及多种彩绘装饰,其中以宣德青花印盒、万历五彩印盒,康熙豇豆红印盒最为名贵。
青花包袱纹盖盒(明) 笔船:又名笔盒,因形似船而得名。长方形,子母口,带盖,可用盛放毛笔、印盒而得名。明清景德镇窑大量烧造,以明代万历五彩最为名贵。 青花描金粉彩山水开光人物纹笔床(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