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什么是麒麟纹?狮纹、鹿纹 麒麟纹: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神兽,形象略似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尾,简称麟,被视作吉祥象征、是古代麟凤龟龙“四灵”之一。麒麟纹作为瓷器装饰题材在元代景德镇窑兴起、常作为主题纹饰配以山石瑞果,也见有与飞凤相配,组成麟凤纹。典型作品有元青花麒麟花果纹菱口大盘、元青花麟凤纹四系扁壶等。明代前期,受宫廷风尚及服饰制度影响,麒麟纹在瓷器上较为盛行,并有多种形态。明代中期较少见,但不乏精彩之作,如成化青花麒麟纹盘,以祥云衬托麒麟,颇似仙界气象。明代晚期,民窑青花瓷器仿袭明代前期纹饰,麒麟纹又大量出现,但是绘制潦草。清代吉祥观念更强盛,麒麟纹屡见不鲜,如麟吐玉书纹、麒麟送子纹等等。(见图304)
狮纹: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具有一定宗教意味。包含以狮为主的组合纹饰,如狮子与绣球、狮子与人物等。狮子于西汉时自西域传入,被视作祥瑞之兽。六朝前期青瓷上兴行狮纹装饰,多在堆塑罐、唾盂等器物的肩腹部塑贴狮纹或胡人骑狮纹,还盛行以狮为造型的狮形烛台。唐代瓷器上的狮纹有单纯画面也有与人物配合的画面,如长沙窑褐彩注子上的模印贴花狮纹、太原西郊唐墓出土青瓷扁壶上模印的狮与胡人形象。五代耀州窑青瓷上出现双狮追逐嬉戏的纹样,开后代狮戏类纹饰先河。入宋以后兴行狮子与绣球的配合纹饰,习称狮球纹。宋代定窑白釉瓷盘上出现印花狮球纹。耀州窑青瓷上的狮戏纹则是以狮顺向追逐。元代红绿彩瓷和青花瓷上以绘画方法表现狮纹,如红绿彩玉壶春瓶上绘狮戏绣球纹。明、清两代青花瓷、五彩瓷及琉璃器上,狮纹是常用纹样。构图上有双狮戏球、三狮戏球等。南京市博物馆藏明永乐至宣德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狮纹琉璃建筑构件,狮作为佛教中的护法神出现,造型奇伟,制作精彩。其他典型器有“永乐年制”篆款青花压手杯,杯心绘画双狮滚球,为永乐压手杯上品。还有宣德狮球纹青花大盘、宣德狮球纹青花罐、清康熙五彩描金狮球纹长颈瓶,所绘狮纹皆传神动人。(见图303)
鹿纹: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器上,是原始渔猎生活的反映。卡约文化彩陶上的鹿纹已有站立和奔跑的不同姿态、还有以鹿角为纹样的。其后的辛店文化彩陶上,也有鹿纹出现。战国至汉代陶瓷器上鹿纹少见。唐代长沙窑有青釉鹿纹褐绿彩注壶,小鹿体态轻盈、边跑边顾盼,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宋代缂丝上的天鹿纹移植于瓷器,典型纹饰如定窑白釉盘上的印花鹿纹,画面上两只长角鹿奔跑在枝叶缠绕的花丛中,前一只鹿回首张望,后一只鹿追赶鸣叫。磁州窑枕面上所绘鹿纹动态不同,或在山中奔跑,或在草莽漫步,或卧于灌木中惊望,.或立于路途上踟蹰,线条流畅写意。吉州窑白地黑花罐上描绘的鹿衔草飞奔的图画,简练生动。耀州窑金、元时期青瓷上鹿纹别具一格,婴孩驯鹿纹、卧鹿衔牡丹纹甚为新颖。明代晚期流行以谐音和寓意象征吉祥的纹样,鹿纹作为“禄”的替代形象常与蝠(福)、寿桃组合成“福禄寿”吉祥图案出现在青花瓷器上。万历五彩瓶上,描绘各色鹿栖息于山石林间。清代尤盛吉祥纹饰,鹿纹被广泛采用。乾隆朝创烧的粉彩百鹿纹尊,把鹿纹的人文含义推到极致,乾隆以后及近代多有仿制。(见图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