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鼻头文化陶器 凤鼻头文化是分布在台湾省西海岸中、南部和澎湖列岛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台湾高雄林园乡凤鼻头贝丘遗址而命名。典型的凤鼻头文化陶器,以橙红陶为主,有少量黑陶和彩绘陶。器形有瓮、盆、杯、碗飞罐、豆等。纹饰以刻划纹和印篮纹为多见。彩绘陶以红色彩绘为主,也有少数用黑彩,纹饰有人字纹、平行直线纹等,与昙石山文化的彩绘陶十分相似。
凤首扁壶 元代景德镇窑烧制的特殊壶式。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器身扁圆形,以凤头为流,凤尾卷起作柄,用青料在器腹上绘展翅飞翔的凤。不但保留了宋瓷风格,且有创新,是元代瓷器中的精品。 方口觚:觚的一种造型,陈设瓷,流行于明万历、天启时期,因口、腹、足均作方形而得名。如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天启青花花卉纹觚,方口外敞,方颈较长,方腹饰有扉棱,方足外撇。 仿哥碗 明成化景德镇窑制品,高4.6、口径11.5、足径3.55厘米。敞口、斜直壁、圈足,仿宋等式碗。内外开金丝铁线纹片,纹片舰整,施淡青釉,釉质肥润,平整光亮。口沿和圈足处饰酱黄釉,以摹仿传世哥窑紫口铁足的效果,底有。大明成化年制。青花双圈楷书款。传世哥窑器多为高足杯、碗等小件器,历代评瓷者皆推崇之,藏上海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