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明焰节能窑炉与传统窑炉综合评估,说明了新型窑炉的生产优势,及其在精陶工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1 前言 精陶生产环节复杂,工艺控制要求严格。“原料是基础,窑炉是心脏”,烧成工艺是精陶生产的关键。我公司窑炉的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发展:即倒焰窑、煤烧隧道窑、油烧隧道窑及明焰素烧隧道窑、明焰油烧辊道窑。随着窑炉的改革,精陶产品的产量、质量、能耗及品位也经历了质的变化。窑炉改革促进了精陶企业的发展。近年来,精陶集团创出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运用明焰节能窑炉,促使精陶工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素烧工艺方面,明焰素烧隧道窑的运用,取消了传统的匣钵套装工艺,综合热耗显著下降,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特大异形产品的合理任意配装;油烧明焰快速辊道窑大大缩短了釉烧烧成时间,促进了精陶釉下、釉中、色釉餐具的开发及上档升级,近几年来,我公司对素釉烧明焰窑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目前在窑体结构、布置、窑体保温措施、机械传动及自动控制等方面,均能适应精陶工业的生产要求,完全可以满足各类精陶产品生产之需要;同时,为精陶工业的发展,精陶制品的上档升级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公司现有生产窑炉10座,其中明焰素烧窑3座,明焰釉烧辊道窑5座,烤花辊道窑2座。 2 新型节能窑炉的综合评估 2.1 素烧明焰隧道窑与传统隧道窑的综合评估 素烧明焰隧道窑通过采用轻柴油作燃料,高速等温喷咀代替低压比例喷咀,窑体采用棚板结构,取消了匣钵和窑体,采用轻质绝热砖作内墙,使窑体三带传热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燃料得到充分燃烧。因此,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缩短烧成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与传统窑炉相比显示了巨大的优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传热方式的改变,提高了生产效率 传统窑炉的传热方式为对流辐射→传导→辐射传热。而明焰快烧窑的传热方式:辐射、对流,传热效率大大提高,为缩短烧成周期创造了条件。目前51.8m素烧明焰隧道窑烧成周期为14.29h,而原53m素烧匣钵隧道窑烧成周期为23.82h。 2.1.2 小流量高速等温喷咀的布置结构大大减少了窑内温差 由于明焰隧道窑采用了小流量多喷头的高速等温喷咀,一方面火箱结构由传统窑炉墙设计转移于窑车车面,使产品的传热更直接;另一方面沿窑体方向的喷咀布置与传统窑炉相比更紧密均匀,可以根据产品升温制度的需要任意布置,相对延长了烧成带的距离,同时采用上部增设喷咀来补充窑体顶部的温度。经过我公司50m、60m素烧明焰隧道窑与原53m、78m素烧隧道窑的温差实测对比,明焰隧道窑的温差大大减小,显示了明焰窑炉结构的优势性。 2.1.3 支撑式棚板结构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及产量 由于传统窑炉采用重油或煤作燃料,燃烧不充分,SO2、CO有害气体较重,烟气对产品的腐蚀较严重。因此,只能采用匣钵将产品与烟气隔开,而明焰窑炉采用轻柴油作燃料,雾化充分,燃烧完全,燃烧烟气对产品质量无影响。另外,采用了支撑式棚板结构使工人的操作强度得到很大的减轻,套装工由原来的每人每班装出车3车/人每班,增加到目前的6车/人每班,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产量明显提高,原53m隧道窑日产量2~8万件/天,50m素烧明焰日产量3.96万件/天,产品质量由原53m隧道窑78.5%提高到目前50m素烧明焰隧道窑88%,提高近10个百分点,明显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1.4 隔热保温措施的运用,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我公司明焰素烧隧道窑窑体内墙全部采用高温轻质材质,部分预热带及烧成带内墙采用了高温绝热砖,大大降低了墙体的导热系数,并减小了墙体厚度(原53m窑墙体厚1395mm,现51.8m窑墙体厚577mm),降低了导热量。同时窑车采用高温轻质砖砌筑,车面铺盖3cm的陶瓷棉以加强窑体车面的保温,通过以上保温措施的运用,使目前我公司素烧窑炉的燃料消耗,吨陶消耗及单位制品能耗明显低于传统窑炉,具体见表1。 表1 传统素烧隧道窑与明焰素烧隧道窑指标评估 指标 | 53m素烧隧道窑(重油) | 51.8m明焰素烧隧道窑 | 燃料消耗(t/天) | 4.5 | 2.6 | 日产量(万件/天) | 2.8 | 3.96 | 车速(车/天) | 30(窑车长:1.78m) | 60(窑车长:1.45m) | 烧成周期(h) | 23.82 | 14.29 | 窑内水平温差(℃) | 30(三角锥测定) | 5~10 | 窑内垂直温差(℃) | 50 | 5~16 | 质量(%) | 78.5 | 88 | 吨陶消耗(T/吨陶) | 0.4(重油) | 0.164(控制油) |
|